人生的战争
雨甜 著
现实
类型- 2019.08.23 上架
24.03万
完结(字)
南京大众书网图书文化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转载
©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
第九章 征服部下比征服敌人更难(二)
回到自己办公室,朱浩洋仔细回味主任谈话的内容。“你在政治部几个科长中还是很有前途的”,这句话什么意思?其中暗示什么?副主任已经超龄了,但还没有走的意思,要说副主任的人选当然是自己比较合适,主任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了呢?想到这里,前面转业的念头便缩了回去,周身的热血沸腾着,头脑里出现了坐在副主任的办公室里,各科科长来请示汇报工作的情景,妻子芳菲的身份也跟着改变了,以前是科长太太,现在跟着荣升为主任太太,真是一荣俱荣。
一阵电话铃声把朱浩洋从梦中拽了回来,电话是太太芳菲打来的,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。朱浩洋的情绪被喜事滋润着,心情特好,说回家。他估计那伍千块钱的事,太太肯定是知道了,晚上少不了准备几个菜奖赏,高兴起来芳菲也能喝两杯助兴。
朱浩洋放下电话,回到现实中,继续回味政治部主任季大林的谈话内容,一定把精神全面吃透。
李华昌有情绪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,他自从新闻报道的口子上调到理论口子上后,就一直有情绪,积极性不高,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意思,反正理论教育是个软指标,朱浩洋也没有放在心上,可主任点名提出来后,就不能不往心上去了,得找个机会同小李谈谈。
季主任布置了一篇政工研究文章,是篇命题作文,《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》,题目口子开得不小,适合总政研究室的人去浅论,别说浅论,就是我去深思也不定有什么创新,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这么大课题,浅浅地就谈过去了,可见出题人的胸襟,季主任不愧为有思想的老政工。
围绕创新,朱浩洋的思维像上千匹脱缰的野马驰骋,快速检索着需要的素材和观点。他抓起一支铅笔,随手抽过来一张纸。在纸上奋笔疾书:在新的历史时期,怎样与时代同频共振,深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,笔者认为,必须不断地创新。创新的根本要求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思想解放,与时俱进。笔落此处,思想顿时洞开,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率先思想解放,搞它“几个意识”:历史使命意识,敢担风险意识,锐意进取意识,自我扬弃意识;具体怎么创新,从三个层面剖,一是理论观念创新,二是技术手段创新,三是探索渠道创新。这篇文章有了,朱浩洋把铅笔往桌子上一拍,松了口气。今天是怎么啦?思维敏捷,快速反应,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!
文章有了提纲等于写了一大半,朱浩洋将其置于一边不管,想写的时候,花上三两个小时就能把这篇论文搞出来,而且凭感觉,质量不会差,起码能上军区的政工简报。放松一下头脑,慰问一下眼睛,他捧起报纸,大报只浏览一下标题,感兴趣才往下看。地方晚报的社会新闻不是包二奶被发现,就是贪官被抓,天天内容差不多,但还是蛮有意思的,朱浩洋发现自己也跟小市民一样,喜欢这些庸俗的东西。不是俗人是什么呢?自己从不把自己看成是官,副团职在机关不算官,在野战部队还差不多。桌上一堆报纸,他头埋进去一直看到下班。
回到家中,儿子先迎上来,大着嗓门向里面通报:爸爸回来了。朱浩洋走到厨房,芳菲正在厨房忙着炒菜,回头说:“回来了!”朱浩洋说,回来了。走到客厅打开电视,找自己爱看的节目。芳菲喊,开饭了。朱浩洋从妻子的声音里感到今天与往常不一样,再看桌子上摆的全是自己爱吃的菜。“今天过节啊?这么隆重。”
“我老公有本事,奖励一下!”芳菲总是这样,只要有高兴的事,总是要炒几个菜,让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分享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快乐。今天的快乐缘于弟弟被救出来了,还免了伍千元罚款,更重要的是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因此上升。
“我有什么本事啊?混到现在还是个副团职科长。”朱浩洋故意不提那档子事,他要芳菲自己说出来。
“弟弟出来了,全是你的功劳,还免了罚款,我妈说了,让我好好地招待你。”芳菲喜滋滋地说。
“你这么听你妈的话,整个还没长大呀!”朱浩洋一边喝着酒一边打趣着自己的老婆。
芳菲用筷子敲了一下朱浩洋的头,动作轻柔,像是教育儿子。“又耍嘴,喝酒也堵不上你乱讲话,不让你喝酒了。”儿子在旁边煽风点火伸着三根手指模仿者芳菲平时的语气说:“只准喝三杯。”
“爸爸今天高兴,喝六杯怎么样?”朱浩洋跟儿子商量。说是商量,更是一种交流,是一种亲情的交融,让人看了眼馋。
芳菲看着父子俩亲热劲,幸福在心底荡漾。家庭原本是这样的,幸福就是日常的点点滴滴,关键在感觉,你感觉到了就是幸福的,感觉不到他就是平常的。芳菲说:“今天就让爸爸放开喝吧!难得你爸爸这么高兴。”
平时芳菲总是限制朱浩洋喝酒,今天开禁让朱浩洋感到意外,朱浩洋笑着说:“那就按领导指示办。”
“你看,又贫了。你们这些搞宣传的,就靠嘴了。”芳菲揶揄着,一脸的温柔。
“说得不错,吃饭、喝酒都靠嘴。”朱浩洋抓起一块盐水鸭腿,大口大口嚼起来。
等芳菲在厨房做完事,回到卧室,朱浩洋已经酣声如雷。芳菲好心情也平静下来,因为自己失策,让他酒喝多了。芳菲看着酣睡的朱浩洋,心想,这注定是个很遗憾的夜晚了。
《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》一文用了两天时间磨出来了,朱浩洋认真地校对怕出现错别字。政工论文一般不会有生僻的字,但思想一定要生僻,越生僻越有思想,越有思想,冲击力越大。从头看到尾,朱浩洋觉得还不够份量,似乎还差点什么?对了,差领袖对创新的论述,这是一篇好文章的关键调料,没有它作点缀,看上去就缺点什么。平时很少看原著,查起来很麻烦,他想起来通过上网查东西快捷。果真如此,不出二十分钟,要的调味材料全有了,往里面一加,在文章末尾注上引号内文章引自哪位领袖哪篇著作,严谨是哪一页第几行。再一看,很像是一篇教授写的论文,朱浩洋到此才满意。
打字员把修改后的打印稿送来时,朱浩洋认真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一个错字。主任交给的任务完成了一小半,还有一大半是找地方发表,等发出来才算全部完成任务。他在自己的署名前加上了“季大林”三个字,让打字员再打一份。名字加上后,他还觉得不妥,这样署名,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前面那人肯定是领导,而文章是后面那人写的。这样的署名,会起到相反效果,朱浩洋忍痛将自己的名字删去。打字员不解:这到底是谁写的文章?朱浩洋说,主任的。打字员更不理解了,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朱浩洋,准是怀疑他脑子灌了半斤水。
哪有领导自己写文章的?都是别人写后,著上领导的名字发表。有个领导干部,心血来潮,临退休前,把著着自己名字的文章结集出版,可整本文集上面没有一篇是他亲自写的,却堂而皇之地印着《XXX论文集》,各单位都用公款购了一部分,变相地贿赂了一把。下面的人拿到书后,这个干事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,花了三天时间熬了两个通宵;那个处长说,那几篇是我写的,思想被掏出来,空了大半截。最后写文章的都对上了号,只剩下封面上的那个署名成了孤家寡人。有人说,要说是他主编的还差不多,说是他著的,就是侵犯了我们的著作权,等他下台我们就告他。最后还是没有人告,这事也不了了之了,现如今当领导也不容易,不能太招摇,搞不好也会晚节不保,无法安全着落啊!
马太效应在领导和部下的身上表现最突出,有的越有,没有的却进一步被剥夺。朱浩洋感觉自己正在堕落。